公司新闻

高清:精妙绝伦的中国佛教石刻造像艺术博鱼官方

2023-06-23 01:57: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的奉先寺石刻造像群(2015年4月25日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现存有窟龛2345个,石刻造像10万余尊。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佛教石刻造像,是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后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深刻着时代社会的烙印。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在中国,佛教石刻造像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年代。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开始出现了一种依山岩凿成的佛教建筑形式——石窟。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至兴盛,国内各地陆续修建开凿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石窟。这些石窟中的石刻造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其惊人。

  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受到“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了以大同云冈石窟为代表的面容清瘦、风神飘逸的佛教造像,成为中国石刻造像艺术的典范。

  隋、唐时期是中国石刻造像艺术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此时的石刻造像,布局严谨,刀法纯熟,佛像面容贴切近人,身体圆润丰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

  中国现存的佛教石刻造像,多为魏晋、隋唐时期作品,内容均取材于佛教人物或故事。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重庆大足石窟。这些石刻造像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地区的石刻造像受印度造像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凝重、古穆、简洁;南方石窟的石刻造像除反映佛教精神的慈悲、祥和、庄严之外,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增加了不少民俗的成分。

  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佛教石刻造像反映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博鱼官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搜索

""